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庄河历史

庄河历史

关键词: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庄河信息港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wanglijia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53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庄河历史


地名由来  

    庄河名,启用于清朝末年。明朝以前称红崖子。清初仍称红崖子。以城北五里许天秤山南下一带土岗赤色,旭日东升,望之如一片丹霞得名。清末,易名红崖子为大庄河。嗣后,“庄河”之称始见。对庄河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。一曰,天秤山东麓大河东岸居人逐年增多渐成村落,渔舟、商船由海溯河至此停泊装卸,因此称其为“大河庄坞”简称“大庄坞”。大庄坞船只来往穿梭,生意兴隆,人们日子过得红火。有人提出募化点钱财,选个地点修座大庙,求神灵庇佑永享太平好日子久长。这一提议为大家共同接受,庙址选在大河西岸。庙宇修好后,还少一口像样的大钟,遂派人去烟台铸钟,铸钟工匠误将“大河庄”铸成“大庄河”。一曰,“大庄河”本为今“庄河”之旧称,因县城处庄河之滨,所以,取其河为名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庄河厅成立后,“庄河”作为一独立的治域名称而存在,已沿用近百年。

历史沿革

  庄河历史悠久,早在新石器时期,中华民族的先人就生息在这里。境内存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和遗物。

     商属营州。周属幽州。春秋是燕国地。战国时期属燕国。

     秦统一全国后,袭燕国旧制,仍属辽东郡地。

     西汉初,地方实行“郡国并行制”,属燕国。武帝元朔元年(前128年),改燕国为郡,属辽东郡。

    东汉属幽州辽东郡;东汉末,公孙度据辽东,属平州。三国时期,属魏辽东郡西安平县地。西晋为平州辽东郡西安平县地。东晋元帝建武之年(317年),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,先后属前燕、前秦、后燕和平州辽东郡。

  东晋安帝元兴三年(404年),高句丽陷辽东

  唐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七月,唐军拔石城(今城山)。

  唐总章元年(668年)克平壤,收复辽东,置安东都护府,庄河属之。

  辽时属东京道东京辽阳府。

  金时属东京路。

  元时属辽阳行省辽阳路。

  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,西与西南部为复州卫东,西北与北部为盖州卫秀岩城地,东及东北部为凤凰城辖域。

  清初属奉天府盖平县。当时盖平县下设十二社(县下行政组织)庄河地区分属两社,西部为复来社,东部为岫岩社。

  清乾隆时属岫岩厅(由盛京特别行政区管辖)。清朝在盛京(现沈阳)设奉天将军与奉天将军府尹,对辽宁地区实行旗民分治,“凡满洲、蒙古、汉人八旗事务,则统之于奉天将军;凡民人事务,则统之于奉天府尹。”岫岩厅隶属于奉天将军,庄河因之。

  光绪二年(1876年)一月,岫岩厅改为州,隶凤凰直隶厅。

  光绪三十二年(1906年),清廷根据奉天将军赵尔巽“庄河地属岫南控海之滨,左右扼制海口,适当冲要设治实属相应”的奏请,同年十月,划出岫岩州南部地区,设置庄河厅,并设庄河厅抚民同知。

  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,清政府改变辽宁地区行政建置,罢将军置东三省总督,废除“旗民分治制”。庄河厅隶东三省总督奉天省兴凤道。

  民国二年(1913年)1月,庄河厅改为庄河县,隶属奉天省东路道(1914年5月更名为东边道)。

  1931年~1945年8月,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,庄河沦为“伪满辖域”。

  1945年9月9日,八路军挺进东北先遣支队解放庄河,同年9月12日,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辽南地区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——庄河县民主政府,隶属安东省。

  1946年11月被国民党占领。

  1947年6月,东北民主联军收复庄河,重新获得解放的庄河隶属辽南行政公署。

    1948年8月至1949年5月直属辽宁省。

  1949年5月至1954年8月直属辽东省。

  1954年8月至1956年5月直属辽宁省。

  1956年6月划归安东省专区。

  1959年1月划归旅大。

  1965年12月划归丹东。

  1968年12月划归旅大(今大连)。

  1987年11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,列为国家边境县。

  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,撤县建市,属辽宁省县级市,由大连市代管。

  2004年10月30日,辽宁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复,正式批准石城乡、王家镇划归庄河。至此,庄河共辖26个乡(镇)、街道。其中乡6个、镇16个、街道4个。6个乡为:鞍子山、太平岭、步云山、桂云花、兰店、石城。16个镇为:吴炉、黑岛、青堆、栗子房、塔岭、大营、徐岭、蓉花山、光明山、长岭、荷花山、城山、大郑、明阳、仙人洞、王家。4个街道为:城关、新华、兴达、昌盛。2004年,庄河有村民委员会235个,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,村民小组3031个,居民小组366个。

文物考古

  黑岛古人类遗址 1981年考古普查,在黑岛发现古人类遗址,可发掘面积约10,000平方米。1990年春,辽宁省、大连、庄河等文物部门组成考古发掘队进行了试发掘。发掘地址在北吴屯后山冈东南面,揭露面积500平方米,遗存分上下两层,下层距今约6,500年,上层距今约5,500年。在下层发现5座房址、两个灰坑,房址F6门前发现两道围栅。在上层发现3座房址。从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、石、骨、玉器等遗物。专家认定是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。这里命名为“北吴屯人类遗址”。

  从出土丰富的农业生产工具来看,北吴屯人的原始农业已初具规模。品种繁多的渔猎工具,展现了他们经济生活的另一个侧面。而颇具抽象意味的玉鸟、太阳纹纺轮、人面陶片以及烧骨下的细线图画,则表现古人类艺术创作、审美欣赏的原始状态和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宗教意识。

  这次考古发掘,引起国内外考古专家的关注。同年九月在大连召开的环渤海国际考古学术研讨会,北吴屯考古发掘列为重要内容之一,有美国、日本、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亲自到北吴屯遗址参观,给予了很高的评价。

历史事件

明阳人民的抗捐运动

  清朝末年的苛捐杂税十分沉重,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。1911年7月,蕴藏在人民心中的抗捐怒火,终于在潘永忠的领导下爆发了,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捐运动。

  抗捐群众每当看到大旗和听到“撇利”(羊角号)声,立即扛起锄头、二齿、闹钩、抬杆……等工具,正如群众歌颂的那样:潘二爷,打称税,二齿闹钩排成队。群众象风起云涌般的奔赴集合地点,听从指挥,在战斗中英勇杀敌,不断地打败清兵。

  后来,在徐大岭扎下营,集中更大力量,冲进庄河街里,包围官府,杀死了土豪劣绅。吓得清官手忙脚乱,被迫虚伪地宣布免除一切捐税。但久经锻炼的抗捐群众,没有被骗,仍坚持斗争。最后,清政府从小孤山、沈阳等地调集大量军队来镇压,经过十几天的战斗,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,终于失败了。潘永忠到复元去养病,被倪五爷捕去,在敌人面前受尽折磨,英勇不屈,壮烈牺牲。这次反清抗捐斗争终于失败了。

  抗捐运动失败后的明阳人民,惨遭清军的屠杀和掠夺,如古历7月19日在张店的一仗,清军就残暴极了。抗捐群众为了不使当地群众遭到损失,便撤到洼子。而清军进入张店前后打死了7名群众,有的用枪打死,有的用刺刀挑死;当时还绑起十余群众,进行严刑拷问;凡是草房全都点着了,共烧了36、7间,只剩下平房没有烧着;有的抢东西,威吓群众,如到张殿荣家抢去金丝绒,老娘母上去夺,结果被用枪给打死。还吓死一名19岁的妇女,是张平荣的妹子。

  辛亥革命在武昌起义后,革命党人顾人宜、顾人帮等联合潘永忠的兄弟潘老四,组织群众,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。接着,在古历12月16日,于花园口郝大山、钟大顶与清兵打了一仗,清兵死伤很重,并打死一个领兵头子,叫关老爷。在古历12月23日前后,于半拉山一带又和清兵接触战斗,结果清兵仍死伤很重。

  参加起义的群众越来越多,不到几天功夫,便由一百多人发展到几千人。革命的胜利,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,他们捐献武器、军费、粮食,给起义军很大的支援。在广大人民的支援下,革命军进行了多次战斗,屡次打败清军,这对动摇和推翻清朝的统治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
  这种抗捐斗争在明阳地区始终没有间断过。如1919年前后,赵店赵仲堂家开砖瓦窑,小日子过得一天天好起来。而尹瓦房尹永凯家有盐滩,他们互通有无。一天,天还没有亮,尹永凯赶车拉了一石二斗盐来到窑地换取砖瓦缸盆等。这时,天色已亮了。赵仲堂当时没敢收下,便商定,先搁这,用豆秸盖着。不幸,管盐税的尚玉忱、马××(名字不祥)两名官吏,来窑地查盐票,翻私盐。其目的是要勒索钱花。他俩翻来翻去,结果翻到了刚才送来的私盐,便将赵仲堂抓到花园口痛打500多鞭子,棉裤都打碎了,并送到庄河。幸亏赵连元(其本家)在庄河商会当经理,花了6元小银子保出,格外被罚盐税300元小银子。这一下,赵仲堂家的小过日就算完了。

  但这两名征盐税的官吏由于一无所得,便怀恨在心,又借口前来要罚款找岔子。赵仲堂一见他们二人前来,便抑制住心头怒火,一计涌上来。他笑面迎上去,答应每人能给几十元钱花。他们爷三个借着回家倒借钱的名义,开了一个会,准备家具打死他们。一切准备妥当,便逐个将他俩引到家里打死,并将他俩的尸首仍进窑洞里,化为灰烬。这就是他俩敲诈勒索人民钱财的结果。

  从上述实例,充分说明,明阳人民是富有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革命斗争的传统性。这种对敌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。

“美龄九号”船触礁记

  1947年初,宋美龄为了稳定军心,派遣“美龄九号”轮船满装面粉、药品等军需物资,在农历腊月三十那天从上海起航,开往天津慰劳军队。由于船长等人马虎从事,把航针拨错了,该船竟在正月初二将近半夜时,在黑岛东南深水临岸处触礁。

  轮船触礁后,庄河国民党地方军队以为是苏联轮船,放炮向船上轰击,船上挂白旗表示投降,派人乘小船到岸上谈判,才知是误会。三天后,两艘军舰驶向老人石北面抛锚停航,除留下三副和记账先生在这里处理善后事情外,把其他人全部接走了。

  “美龄九号”船在黑岛触礁之事,迅速从黑岛传播开来。当时庄河一带正闹粮荒,沿海渔民用船运面粉回家又吃又卖,西至城子坦,东至大孤山都有渔船到这里运面回家。国民党庄河保安团到黑岛驻扎,在黑岛地区将成年男子聚集,审问先前私自从船里拉面粉的人,索要货物。几乎家家都有男子被吊在树上被鞭子抽打,经不住打的,就将从船里拉回的面粉等物资交出来。据后闻,当地有一于氏一家,这家老大,经住了保安团鞭打,保住了藏在炕洞里面粉。后来保安团组织渔民用船向岸上运面粉和药品等,在岸上堆积如山。渔民用船运东西,得到的报酬是允许自己弄一些面粉,国民党当地政府用卡车将面粉运往安东(现丹东)。有些群众家里没有船,就到黑岛陆地来弄面。当时的黑岛,就像唱大戏似的,人来人往络绎不绝,一连闹腾两个多月。

  轮船触礁三个多月后,辽南获得解放。解放后,山东打捞船队曾来修理这艘轮船,还没拖到老人石又沉了。后来他们到船上拆了不少钢材运走了。后来当地人给轮船触礁的地方起了个名,叫“美龄礁”。

陈宏量火烧酷吏

  1905年,岫岩知州派鹰爪李振奎到庄河为日寇抓车拉夫,并勒索民众,激起了庄河人的反抗。据《陈宏量碑文》记载,这些“贪吏假公以济苛派,土豪借势而肆猖撅,数百里境内,民不聊生”。太平岭明堂石会首陈宏量不忍坐视一方荼毒,内忘身家,外坚众志”,行文聚会;远近响应,聚众千人,将官吏李振奎捉住,火烧酷吏,震惊了奉天省。

历史名人

李秉衡

秉衡(1830—1900),字鉴堂,辽宁庄河鞍子山乡黄柏树村后石咀屯人,晚清重臣。从知县开始,官至正一品。自幼怀有治国安邦大志,文才武略出众。面对列强侵华,李秉衡在中法战争、中日甲午战争、抗击八国联军等战役中率军奋战,开始终坚持爱国立场,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、反对沙俄侵略东北、反对德国强占胶州湾,直至以身珣问。李秉衡做地方官时,就有“北直廉吏第一”之名,后为朝廷大臣,更有“包拯再世,海瑞复生”之誉。光绪二十年五月授为安徽巡抚。甲午战争爆发后,清廷调李秉衡为山东巡抚。二月二十五日,清军收复宁海州(今牟平),二十七日收复文登。李秉衡却不令军队继续收复失地,反于三月三日致电清廷说:山东军力甚单“若深入恐贼抄截后路”。前线清军奋勇抗战,并于五日收复荣成。李秉衡仍不敢令军队收复威海卫城。四月十九日,李秉衡闻日本欲割辽河以东、台湾,索赔款一百兆两之说“忧愤填膺”,披沥上陈,建议皇上“乾纲独断,如被族要挟过甚,则绝其和议。勿为虚声所恫喝,勿为浮议所摇惑,”继续坚持抵抗。并表示:“臣虽老怠,愿提一旅之师,以伸积愤,即捐糜顶踵亦所不惜”。但是《马关条约》还是签订了。四月二十五日李秉衡又上《奏和议要挟过甚万难曲从折》,要求情廷“立绝和议,布告天下臣民并各和好与国,声其欺侮要挟之罪,为万国所不容,神人所共愤;以偿兵费之款养战士,严敕各将帅督抚,效死一战”。清廷不纳,并于五月八日与日本互换《马关条约》。光绪二十三年(一八九七年)李秉衡处理巨野教案被黜,徒督四川,未到任。光绪二十六年(—九OO年)起用为巡阅长江水师大臣。六日,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后,李秉衡由江苏率兵北上,保卫北京,在杨村(今武清县)败绩,退至通州(今通县)自杀殉国。谥忠节。

舒穆禄·多隆阿

  舒穆禄·多隆阿(1794~1853)名多隆阿,姓舒穆禄氏,一名廷鼐,字文希,号雯溪。满洲正白旗籍,满族。出生于奉天省英那河畔(今庄河小孤山镇孙堡村)。1812年补为博士弟子员,每试成绩皆优。1825年,举“拔萃科”第一名。多隆阿生活在“康乾盛世”之末,虽然潜心于读书,但却无意于仕途。曾在南京金山书院与当时大收藏家符祥芝同院讲学。后来返回奉天(今沈阳),就聘于盛京莲宗寺书院“山长”,与辽阳学者张之纶(字绣江)共事。期间,他与张话诗谈文,友情甚笃,誉为“辽东二士”。同年至友何维墀(字晓枫)任礼部侍郎职,邀他赴京教其子兼佐其工作。后因何外放江西,多隆阿遂辞归故里。不久,何又改任山西平阳知府,再次聘他为“山长”,执掌书院,他坚辞不就。何多次遣人邀请,不得已乃去山西。莅职仅一年,书院座无虚席,学生在他的教诲中学识大增。经他审取考卷的前20名学生,院试均被录取。邑人称赞他学识渊博,衡鉴精妙,传为美谈。多隆阿涉猎多种学术领域,面对历代学者的百家之言,悉心考据,吸收精华,补充缺遗,戡正误谬,被誉为“辽东名士”。多隆阿一生诗作很多,其代表作《慧珠阁诗钞》,共16卷。辑于《辽海丛书》只是其中一卷,收录其诗作83首,加之其他散见于地方志书中的零星诗作,存世约200首。这些诗作是他1820年到1848年用29年的时间集成的,有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性格的率真、耿直和鲜明的爱憎。其著作《易原》16卷,以他10余年的钻研考据,追推其原,撰成学易心得。从1827年到1837年,五易其稿始刊行于世。《毛诗多识》12卷约10万字,存有嘉业堂刊本,但只刊6卷。《阳宅拾遗》4卷,附《地理一隅》1卷,有家刻本,现佚无存。另有《易蠡》15卷稿本未刊,疑为《易原》之初稿。另,还著有《易图说》1卷,《文钞》4卷,《诗话》4卷,皆是稿本,尚未刊行,迄今只字不存,无从查考。1853年9月20日,多隆阿卒于山西平阳(今临汾县南),终年59岁。

邹立桂

  邹立桂(1857~1900)字月亭。出生于庄河青堆前炉村。青年时练就一身武功,性格豪爽,一身正气。22岁在岫岩参加清军,任哨官。1894年甲午战争后,邹立桂部队在奉天(今沈阳)驻军,担任镇守东营子的前营营官。与士兵关系融洽,常训士兵“不能扰民,违者重责”,后升任吉林省左路“帮带”,移住珲春。1900年俄国除大量派兵参加八国联军侵入华北地区外,还趁火打劫,抢先瓜分中国,妄图独占中国东北。8月3日。沙俄派遣17万军队兵分五路,由北面和东面侵入黑龙江、吉林省境内。面对俄军入侵,黑龙江将军寿山在俄军占领齐齐哈尔时自杀,吉林将军长顺则令官兵持白旗迎接敌人,奉天将军增琪弃城逃走。到10月1日,俄军只用2个多月时间,几乎占领了东北三省的主要城市。9月4日,俄军攻占三姓(今依兰县)宁古塔(今宁安县)之后,再攻珲春时,邹立桂义愤填膺,召集部下号召说:“养兵千日,用兵一日,杀退毛子兵,守住国土!”他不理睬吉林将军的降令,奋起截打进犯俄兵。邹立桂身先士卒,英勇拼杀,弹尽后挥舞大刀片与敌血战数日,负重伤英勇殉国,时年43岁。

潘苏忠

  潘苏忠(1877~?),潘永忠胞弟。出生于奉天省庄河(今庄河市)大郑潘店。读过几年私塾,生平豪爽正义,少年时即协助其兄为邻里排解纠纷。1907年,同盟会主要领导人宋教仁、吴昆、白逾桓等到奉天省城以办实业为名,秘密成立同盟会辽东支部。1908年潘与顾人宜等一起参加同盟会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